蔡畅和李富春结婚不久后,蔡畅怀上了孩子。这对年轻夫妻满心欢喜,尤其是蔡畅,既兴奋又紧张,因为她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次母亲身份。然而,在兴奋的同时,蔡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困惑和压力。她才23岁,肩负着革命的重任,又要不断学习和工作,若身边再多了一个孩子,势必会成为她的负担。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,蔡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。
她决定找母亲葛健豪商量,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:“我想清楚了,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和学习,我决定不要孩子。” 母亲葛健豪听后,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反对。她坚持认为,既然蔡畅夫妻两人无法照顾孩子,那她愿意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。最终,蔡畅和李富春没有其他反对意见,孩子最终还是留下来了。
1924年4月,蔡畅生下了一个女儿,护士抱着孩子送到她怀里时,蔡畅脸上带着疲惫但依然勉强露出笑容。那是她的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孩子。分娩后,她立刻进行了绝育手术,结束了自己再次怀孕的可能性。
李特特刚出生不久,便被母亲的母亲——蔡畅的母亲葛健豪带到湖南,由她亲自照顾。由于蔡畅和李富春必须赴苏联进行革命学习,葛健豪决定放弃随他们一起前往苏联的机会,将李特特留下来继续抚养。蔡畅和李富春心里非常感激,放心地离开了。李特特的前几年,几乎都在外婆的照顾下度过。
展开剩余77%李特特幼年时期,父母常常出差、忙碌,导致他们与女儿的相处时间屈指可数。于是,李特特就和外婆一同生活成长。她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,逐渐变得聪慧懂事。后来,当外婆离世后,蔡畅和李富春把女儿接回了身边。然而,李特特很快发现,父母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,总是忙得不可开交。她很少能享受一个完整的家庭时光。
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李特特逐渐对父母投身的革命事业有了更多的认识。她开始主动参与革命活动,甚至在地下党员的聚会时,为了配合父母的工作,她会在家里做一些细致的准备工作。每当有地下党员来开会时,她会听妈妈的指示,将一盆花放在窗台上,或者在窗外挂上一条拖把。有时,为了保证安全,她还会站在门口观察,如果看到陌生人靠近,她会按事先的约定,唱起指定的歌声以便为父母传递信号。
尽管蔡畅和李富春都深爱着女儿,但他们知道,家国大事不可忘。李特特在他们心中固然重要,但在革命斗争面前,她依旧只能排在后面。
1970年,周总理偶然看到李富春和蔡畅这对革命老战友,发现他们的身体变得如此瘦弱和憔悴,他的内心感到无比难过。于是,他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,找到相关部门,决定让两位老战友回北京治疗。医院检查后,李富春被诊断为肺癌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李特特立刻赶到医院。当她走进病房,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时,她的心情异常沉痛。李富春似乎有所察觉,艰难地睁开了眼睛,微弱地问道:“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李特特哽咽道:“我听见服务员说了,马上赶来的。”
李富春关切地问:“你的胳膊怎么样了?” 李特特的眼泪几乎忍不住流下来,她的胳膊上曾经长了一个小瘤子,才做完手术。她没想到父亲在病重的情况下,仍然关心着她的身体情况。
1975年1月8日,李富春突然在病床上主动要求吃了一碗面条。大家知道他平时对饮食非常挑剔,几乎没有人能劝得动他吃东西,这一举动让大家感到意外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居然开始和护士开玩笑,展现出一些轻松的神态。但没过多久,李富春突然出现了呼吸不均匀的情况。陪床的警卫员立刻发现异常,并急匆匆去找医生。然而,医院当天并没有医生值班,警卫员只好赶去医生家中。经过一两个小时的等待,医务人员才风尘仆仆赶来,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抢救,李富春依然没有恢复意识。1月9日凌晨三点多,李富春最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。
李特特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,悲痛欲绝。可是,令她更加伤心的是,母亲蔡畅竟告知她不允许参加父亲的追悼会。尽管李特特再三请求,蔡畅始终没有改变决定。聂荣臻得知这一情况后,看不过去,主动劝说蔡畅,让李特特能够参加父亲的追悼会,毕竟她是李富春唯一的女儿。尽管如此,蔡畅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。最终,李特特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父亲的追悼会,而她的眼泪在电视机前无法停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